这是描述信息
全球供应链

济宁市人民政府 

详情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水平发展的意见》(〔2020〕3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畜牧业规模养殖创新经营方式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字〔2020〕22号),认真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工作,推动我市畜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为引领,统筹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治理路径,以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粪肥就地就近全量化还田为重点,以用促治、利用优先,促进畜禽粪肥低成本还田利用。优化产业布局、配建处理设施、培育处理主体,完善扶持政策。严格执法监管,强化责任落实,构建法治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和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合理布局,绿色发展。统筹制定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规划、实施方案,落实年度工作任务清单;统筹畜禽粪污排放量和土地承载力,落实养殖场生态消纳用地,实现以地定养、种养循环;统筹畜产品供给和畜禽粪污治理,落实“菜篮子”县(市、区)长负责制。

  源头治理,资源化利用。推广万州“奇昌模式”等外地经验,加大养殖源头治理力度,发展健康生态养殖,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强制性资源化制度;支持使用畜禽粪污资源化生产新能源和有机肥,改善农村生产、生态、生活环境,实现农牧循环可持续发展。

  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资源化利用激励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创造市场环境,支持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参与畜禽粪污收集、转化、应用,形成畜禽粪污处理利用产业链和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

  分类管理,常态化监管。快速推进养殖规模化,鼓励和支持养殖场加快技术改造,建设标准化、智能化圈舍。按照养殖规模实施畜禽养殖场(户)分类管理,健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常态化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巡查机制,加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规范畜禽养殖行为。

  (三)主要目标。2021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养殖专业户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建率达到100%,畜禽散养密集区建立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体系。2025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一)坚持绿色发展。推广“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生态猪场养殖模式,依托温氏集团、新希望六和集团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推进“公司+农户”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建设。2021年底,新建、改扩建10处万头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新增产能30万头。开展美丽生态牧场创建工作,以“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为标准,到2025年,全市建成美丽生态牧场200处。(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业发展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二)推进规模养殖。各县(市、区)要抓住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大力度优化整合零散养殖用地,合理地布局适养区,解决影响畜牧业发展的用地瓶颈问题,为“十四五”畜牧业发展预留合理发展空间。优先保障生猪养殖所需的永久性配套建设项目用地。各县(市、区)都要因地制宜制定零散养殖场(户)提档升级综合整治行动方案,引导畜禽养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专业户紧密合作,通过标准化改造一批、限养区整合搬迁一批、污染场户关停一批等,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2022年,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5%,2025年达到92%。(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业发展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配建处理设施。落实畜禽养殖场(户)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并保持其正常运行。新建、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必须按规定配建达到“两分三防两配套”要求的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并与养殖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把养殖专业户纳入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和管理范围,“一场一策”指导配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梁山县、兖州区、曲阜市、邹城市、鱼台县、嘉祥县要高标准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南四湖区域的任城区、太白湖新区、鱼台县、微山县等县(区)要高标准完成粪污处理设施配建任务。(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业发展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行种养结合。按照种养结合、畜地平衡的原则,各县(市、区)要制定种养循环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种养业发展空间,统筹考虑现代化养殖基地、蔬菜林果基地和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建设,积极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实行以地定畜,根据土地承载能力确定畜禽养殖规模。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以粪污无害化处理、粪肥全量化还田为重点,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场通过租赁、协议等方式,依据粪污养分产生量和农作物养分需求量落实用肥土地,实现畜禽粪肥就地低成本还田。“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粪肥还田面积5万亩。鼓励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配套建设液态粪肥田间贮存地、输送管网等设施,实现场内粪污贮存发酵与田间粪肥贮存利用设施相配套。支持有机肥生产企业、粪肥经纪公司、经纪人等社会化服务主体消化本地畜禽粪污生产商品有机肥,尽快建立起区域性畜禽粪污收集、运输、处理、利用体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业发展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广技术模式。针对不同养殖规模、畜种和现有条件因场施策,实行“一场一策”,推广应用科学合理、经济有效的畜禽粪污解决方法。在源头减量上,推广干清粪、雨污分流、固液分离等技术模式,控制养殖污水产生量。在过程控制上,推广发酵床、添加益生菌、环境净化控制等技术模式,加速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减少氮磷和臭气排放。在末端利用上,推广全量收集还田、水肥一体化、能源化、基质化、清洁回用等技术模式,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业发展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支持开发转化生物质能源。鼓励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参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支持建设厌氧消化装置总体容量5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沼气工程,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清洁取暖,在满足内部用气、用热、用电等清洁用能需求的同时,鼓励为周边农户供气,余电上网交易,实现“三沼”(沼气、沼液、沼渣)充分的利用。对收集转化和应用畜禽粪污生产生物质天然气或进行沼气发电的,执行国家相关政策,依法享受有关企业所得税免征、减征政策及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贷款贴息政策。(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市财政局、市能源局、市税务局、国网济宁供电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强化执法监管。严格落实规模养殖场环评制度;实施养殖场分类管理,对设有固定排污口的畜禽规模养殖场要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严格监管。对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或者自行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合格,也未委托别人对畜禽粪污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等规模化养殖即投入生产、使用,或者建设的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未正常运行的行为,依法查处。以乡镇(街道)为主体,强化日常巡查监管,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业发展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完善财政投入和补贴机制,对非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建、美丽生态牧场建设、有机肥替代还田等工作,制定奖励支持办法,加大推进力度。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优先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提高良种应用、设施装备、疫病防控、粪污处理水平。农机购置补贴对规模养殖设施设备应补尽补,发挥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最大效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属地管理责任,对辖区内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每年年底前制定并公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具体方案,细化年度重点任务和工作清单,并报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备案。

  (二)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的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法律和法规宣传,增强畜禽养殖从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要大力宣传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意义,宣传畜牧业绿色发展取得的成效,总结经验,推介典型,一同营造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督导考核。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工作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工作中的考核比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对辖区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工作开展考核,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层层传导压力。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定期调度、督促各县(市、区)开展相关工作,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四)严格责任追究。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实施效果差的,加强督导并督促落实问题整改。未按《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

  济政办字〔2021〕3号 关于快速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实施建议.docx

  济政办字〔2021〕3号 关于快速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实施建议.pdf

  【解读】《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快速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实施建议》【图文解读】解读《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快速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实施建议》

服务热线

010-87576181

关于乐鱼体育下载     |    乐鱼体育下载最新版     |    全球供应链     |    合作伙伴     |    新闻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邮箱:dfkc@toplier.cn

版权所有◎乐鱼体育下载最新版_乐鱼体育下载手机app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京ICP备2021029137号-1